附属学校
|
首页  学校概况  规章制度  学校制度

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管理办法


发布部门: 附属学校  发布时间: 2016-04-20  浏览次数: 17

 

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,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。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、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,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,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。

一、指导思想

青年教师培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南,以适应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要求为标准,以学校培养为主体。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、师德修养、业务能力,使之成为能独立承担教育、教学工作的骨干。

二、培养目标

1、热爱教育事业,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,爱岗敬业,教书育人,为人师表。

2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,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。

3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,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。

4、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,能够独挡一面,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。

5、具备对各种信息的捕捉、判断和重建的能力。

学校根据以上目标制定一、三、五人才工程计划。即一年成(成为合格教师),三年胜任(成为学校与家长满意的教师),五年成为校优秀青年教师(在校内同类岗位中业绩突出)。

三、培养对象

教龄五年(包括五年)以下的青年教师。

四、培养方式、内容及要求

(一)培养方式:自学;导师引领;校本教研与外出学习相结合;集中培训;

(二)培养内容

1、自学部分。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刊物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。

2、导师引领部分:⑴听课部分 学习①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及组织方法; 课堂教学环节步骤的安排; 教学设计。⑵备课。学习按照学校要求,在熟悉课程标准、教材、学生的情况下,独立设计目标明确、过程设计合理、教法清楚的教案。⑶试卷的设计能力。⑷教育科研能力。(5)班主任工作能力

3、校本教研部分:同校教务处或教研组教研内容;同市、区继教教育培训或教材培训内容;同学校组织的外出学习活动内容。

4、集中培训部分:现代化技术、思想道德等业务培训

(三)培养要求

1、出勤要求:教龄三年以下包括三年的青年教师坐班。

2、自学要求: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书,三年教龄以下写5000-10000字的读书笔记,三年以上写出3000-5000字的读书笔记。

3、业务要求:

⑴教学能力方面

①听课: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课2节,其中一节必须为导师的;每次听课后要与听课教师进行交流并写出听课记录;每学期期末在听课笔记上写出一学期听课总结体会;②备课:三年教龄以下教师必须手写教案;三年以下的多课头的教师,必须每年手写一个年级一种科目的教案;每周五必须将导师审阅签字后的下周教案到教务处盖章。③设计试卷:每学期独立手写设计本学科一份试卷。④教育科研能力: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论文或案例。

⑵班主任工作能力方面

①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班级工作计划、管理制度、班干部组织建设等;②每周主动向导师作一次工作汇报,及时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;请导师审阅下周周会教案,并根据导师的意见修改,修改后的教案请导师签字(每周五必须将导师审阅签字后的下周周会教案到政教处盖章)。每次汇报要求有交流时详细的文字记录。③每月听导师一节周会课,要求有授课过程、课后交流的详细文字记录,并写出反思。④每月进本班听课两次以上。⑤主动学习导师的班级文化建设、组织家长会⑥每学期在导师指导下上一次校内周会公开课。

4、校本教研及集中培训必须每次记录活动内容笔记。

五、考核

1、考核部门:中小学教务处

2、考核方式:听汇报课与检查相关材料相结合

3、考核内容及要求:

⑴汇报课:

教学方面

每学期一节,室内课必须是多媒体课。如教务处在学期内没安排作课活动时,必须自己报课,由教务处安排时间和评委;课后要和评委及听课教师交流,并在当周写出汇报课的教学反思(手写)交教务处。

班主任方面

周会汇报课每学期一节,自己报课,由政教处安排时间和评委;课后要和评委及听课教师交流,并在当周写出汇报课的反思(手写)交政教处。

⑵相关材料检查:要求同以上培养要求。

六、奖惩办法

1、优秀青年教师(班主任)奖:每年根据上述考核内容的成绩评定,名额占参加培训青年教师(班主任)总额的20%。获得者可获学校提供的外地考察、进修学习的机会;对于连续两年获“优秀青年教师(班主任)奖”获得者可以提前培养结业。

2、对学生评教或教学常规检查排名靠后者,学校给予诫勉谈话并延长培养期。

3、师德方面有严重问题者,定为培训考核不合格,由校党政联席会处理。

4、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者,由校党政联席会处理。

七、本方案为试行稿,由校党政联席会议解释、修改。

郑州轻工业学院附属学校       

201312月12日

 

学校首页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后台管理

Copyright 2012 郑州轻工业大学

郑州轻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 设计开发:郑州轻工业大学信息化管理中心